协会电话:020-85189340
广东最美湿地

湿地图片赏析

广东湿地概况

首页 > 广东最美湿地 > 广东湿地概况

广东俗有"七山一水二分田"之称,南部面海,海岸线长达5704km,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41km,岛屿海岸线长1806km,江河出海口岸线长857km;有岛屿651个;92条大小河流流入南海,其中较大的有珠江、韩江、榕江、练江、漠阳江、鉴江等。珠江是我国三大河流之一,珠三角地区河流纵横交错,湿地资源丰富、类型多样。

湿地面积和类型

2005年调查,全省湿地面积180.71万hm2。其中以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最多,面积达104.80万hm2,占广东湿地总面积的56.0%,主要分布粤东、粤西及珠三角;河流湿地面积60.85万hm2,占广东湿地总面积的33.7%,该类型在全省分布相对均匀;库塘湿地面积14.81万hm2,占湿地总面积的8.2%,主要分布在粤东及粤北;其它湖 泊、沼泽湿地面积很小,面积分别为1752hm2和687hm2。

湿地水资源

 广东湿地水资源有河流、湖泊和水库的淡水资源、河口海岸区的咸淡水资源和浅海区的咸水资源。河流星罗棋布、纵横交错。据统计,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314条,总长25290km,平均每100km2有河流11km。淡水资源相当丰富,据1956-1997年统计,年平均径流总量180万m3,仅珠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约11000m3。全年入海总水量平均约达3.412×1010m3,仅次于长江,相当于黄河的7倍。据2003年统计数据,全省已建成水库6544座,总库容381亿m3。

湿地旅游资源

动物资源

广东省处在古北区东亚地区越冬水鸟迁徙路线上,通过我国境内的三大迁徙路线中的两条经过本省范围。湿地鸟类在省内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、粤东沿海地区和雷州半岛东西两岸。 湿地鸟类共有11目23科155种(亚种),占全国湿地水鸟总数的48.3%,以鴴形目、雁形目、鹳形目、鸥形目的鸟类为优势。其中,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、中华秋沙鸭和黑鹳3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(亚种)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列名的有6种:东方白鹳、黑鹳、白琵鹭、白腹海雕、鹗、小青脚鹬等。 湿地鱼类资源非常丰富,包括海岸带浅海鱼类、河口湿地鱼类、河流湿地鱼类和内陆湖泊水库鱼类4大类。海岸与浅海海域湿地鱼类有54科122属11种,其中有许多是经济价值颇高的海洋捕捞和养殖对象。 湿地爬行动物有60种,占全省爬行动物122种的49%。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爬行动物有鼋、巨蜥、蟒蛇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种类有三线闭壳龟、山瑞鳖、绿海龟、玳瑁、棱皮龟等。 两栖动物都是典型的湿地动物。我省共有两栖动物3目9科43种,以无尾目的雨蛙科和姬蛙科种类为主,其中大鲵、细痣疣螈和虎纹蛙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。黑斑侧褶蛙、沼水蛙、棘胸蛙是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。我国无足目仅有的版纳鱼螈在全省已发现有多个分布点。据调查湿地兽类约有32 种,隶属于8个目17个科,其中猕猴、中华白暨豚、小爪水獭、江獭、水獭、水鹿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此外,全省海岸湿地还有珊瑚70多种,以及软体动物、节肢动物、棘皮动物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资源。

植物资源

根据资料记载和野外调查统计,广东湿地植物共有451种,分属于141科294属。种类最多的是莎草科54种17属,其次禾本科48种41属。许多湿地植物经济价值高,纤维植物如卡开芦、芦苇、苔草和华克拉莎短叶茳芏、萤蔺等是造纸或编织的原材料;药用植物如芡实、灯心草、石菖蒲、香茅、芦苇、鸭舌草、卡开芦等;莲、菱、茭笋、荸荠、西洋菜和雍菜等是珠江三角洲栽培历史悠久的食用植物;在高州市、惠来县、肇庆市等地发现的我国濒临绝种的野生稻是珍贵的基因资源;吴川县湿生植物香根草群落可提取香精。

湿地旅游资源

 广东省有不少湿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,如肇庆星湖、湛江湖光岩、惠州西湖等。近海与海岸湿地中,有许多类型湿地均已成为开发或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,如深圳大鹏湾的大梅沙、小梅沙、珠海海滨公园、上川岛飞沙滩、闸坡海冲浪、红海湾国际帆板基地和电白县放鸡岛海底潜水观光等。近年来,湿地公园或以湿地为主题的休闲公园逐渐成为新宠,如肇庆星湖湿地公园、茂名大洲岛湿地公园、南海丹灶镇的南海大湿地公园、珠海的淇澳红树林公园。

主办单位: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   |    协会电话:020-85189340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联系方式   |    法律声明
Copyright©2014 GWCA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    粤ICP备14074097号        powered by vancheer
分享至